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331章 理财专家桑弘羊(2 / 2)

齐王建采用后胜的计谋,断绝与秦国的往来,想要作乱,我派出将士惩罚他们,俘虏齐王建,平定齐国。

我凭借微不足道的身躯,发兵讨伐暴乱的国家,仰赖祖宗的威灵,六国之王都认罪伏法,天下完全平定了。

现在不改变名号,就无法颂扬我所创建的功勋,从而流传后世。

群臣商议一下帝王称号的事宜。”

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人都说:“从前五帝统治方圆千里的地方,外围侯服、夷服等地的诸侯是否前来朝贡,天子不能控制。

现在陛下发动正义之师,诛杀乱臣贼子,平定天下,四海之内都成为郡县,法令都由陛下一人发布,自从上古以来也没有这样的事情,是五帝所不能比的。

我们谨慎地与博士商议说:‘古时候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尊贵。’我们冒死献上尊号,大王称‘泰皇’,教命称‘制’,号令称‘诏’,天子自称‘朕’。”

秦王政说:“去掉‘泰’字,保留‘皇’字,采用上古时代的‘帝’这一称号,称为‘皇帝’。

其他的都按照群臣商议的办。”制命说:“可行。”

秦二世皇帝胡亥受赵高蛊惑,深居宫中只与赵高决断政务。公卿很少能见到皇帝,各地叛军越来越多,朝廷不断从关中调发士卒向东平叛。

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进谏说:“关东各路叛贼同时起兵,秦军发兵镇压,已经杀死很多人了,可是叛乱依然没有平息。

叛贼太多,正是因为戍守转运和劳役使百姓过于辛苦,赋税过于沉重。请求暂时停止阿房宫的兴建,减少四方的戍守和转运。”

胡亥说:“我听韩非子说:‘尧、舜的屋椽不加整治,屋顶的茅草不加修葺,吃饭用土碗,喝水用瓦盆,现在即使是看守城门的人,也不会比这更节俭了。

大禹开凿龙门,打通华夏的道路,疏导黄河的积水,将其引入大海,亲自拿着板筑和土锸,磨光了小腿的汗毛,现在奴仆的劳苦也不会比这更厉害了。’那些尊贵而拥有天下的人,应该为所欲为,主要是严明法令,

像虞、夏的君主,尽管贵为天子,却亲自从事穷苦的工作,为百姓做表率,这样还要法令干什么?我贵为万乘之君,却名不副实,我要制造千乘的车驾,设置万乘的臣属,以此符合的名号。

况且先帝出身于诸侯,后来兼并天下,现在天下已经平定,对外能够驱逐四方夷狄来安定边境,对内兴修宫殿来显示得意,而各位都看到了先帝功业的开创过程。

现在我即位两年之内,各路叛贼同时起兵,诸位没能力制止,又想要废除先帝推行的政策,首先无法报答先帝,其次也不能对我尽忠效力,凭什么身居高位?”

胡亥把冯去疾、李斯、冯劫下交狱吏,追究他们的各种罪行。

冯去疾、冯劫说:“将相不能被侮辱。”于是他们就自杀了。

李斯最后被囚禁,遭受了各种刑罚。不久李斯也被腰斩于咸阳街市,夷灭三族。

这些事发生在秦二世二年七月(前208年7月29日至8月27日期间),当时章邯、司马欣、董翳等秦军将领正在黄河一带驱逐张楚叛军。

.......

王晨笑道:“接下来便是使用西汉的召唤卡!”

【叮咚,使用西汉时期专属召唤卡进行召唤,召唤中......恭喜宿主召唤出西汉名臣桑弘羊!

植入身份为:大秦帝国户部官员!】

【叮,扫描完毕!

桑弘羊

武力值:40点

统帅值:95点

智力值:98点

政治值:101点

理财值:106点

神兵利器:无

神驹宝马:无

技能一理财专家:桑弘羊在担任与理财相关的官员时,智力值提升5点,政治值提升5点,理财值提升5点,桑弘羊在理财时,智力值额外提升5点,政治值额外提升5点,理财值额外提升5点。

技能二戍边:桑弘羊在屯田戍边时,统帅值提升5点,智力值提升5点,桑弘羊在抵挡外族入侵时,统帅值额外提升5点,智力值额外提升5点。

技能三兴利之臣:桑弘羊在管理国库时,智力值提升5点,政治值提升5点,理财值提升5点,桑弘羊在推行商业相关的事情时,智力值额外提升5点,政治值额外提升5点,理财值额外提升5点。】

桑弘羊(前155年?—前80年),河南洛阳人,西汉时期政治家、理财专家、汉武帝的顾命大臣之一,官至御史大夫。

桑弘羊出身商人家庭,十三岁时以精于心算入侍宫中,历任侍中、大农丞、治粟都尉、大司农等职。

自元狩三年(前120年)起,在汉武帝大力支持下,先后推行算缗、告缗、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币制改革、酒榷等经济政策,同时组织六十万人屯田戍边,防御匈奴。

这些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为武帝继续推行文治武功事业奠定了物质基础,但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并引发批评。

后元二年(前87年),汉昭帝即位,桑弘羊迁任御史大夫,与霍光、金日磾等同为辅政大臣。

始元六年(前81年),盐铁会议召开,因贤良文学指责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等政策“与民争利”,桑弘羊与之展开辩论。

会后,改酒类专卖为征税,其他政策仍沿袭不变。

元凤元年(前80年)九月,桑弘羊因与霍光政见发生分歧,被卷入燕王刘旦和上官桀父子的谋反事件,牵连被杀。

其思想保存在桓宽所编《盐铁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