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伦甚至考虑,在必要的情况下,人为进行黄河改道,防止黄河冲入淮河,无论如何,都要保护淮河流域。
虞衡寺已经在他的要求下,对秦汉以来有文字记录的黄河改道情况做了详细的统计,并大致绘制出了历史上黄河水患对中下游影响的区域,也就是“黄泛区”。
这个“黄泛区”的大致范围是如何确定的呢?宋真宗时期的水利专家、祠部员外郎李垂发现,六月中旬以后,黄河水是带着矾腥的,所以称之为“矾山水”。
而历史上黄河水患多集中在夏秋时节,所以山东、河南、淮北三行省的官府对土层挖掘,品尝土味,凡是有矾腥味道,那基本就可以认为是曾经被黄河淤泥冲刷过了。
也就是通过这张粗略的“黄泛区”地图,王伦才意识到,为什么秦始皇要去封禅泰山、而泰山在华夏文化中有着这么崇高的地位了。
因为泰山是当真牢固地抵抗了黄河水的冲击,黄泛区在开封府以东分为南北两段,不能连接为一片,就是泰山所在的山岭高地在啊!
朝廷重视黄河,以埽场的方式分段设置防汛民夫、监测、巡视、预警等制度,自然也不会忘记长江。
从华夏汉人数千年的历史视角,黄河凶残而且暴虐,长江暴虐而且凶残,作为曾经的“四渎”,济水已经被黄河摧残得不成样子,淮水本来很是平静,也被黄河折腾成了一个神经病。
所以王伦上台后,哪怕朝廷没有多少余钱,他挤也要挤出了一批钱粮,先用了数年时间将淮水大致修缮了一遍,至少先保住了淮河。
只要河、淮之间不会出现大的水灾,那么这里的百姓才能有一起比较安定的生活,能够生存下去,不至于被逼迫着揭竿而起造反。
对于长江,朝廷能够做的事情实在不多,王伦只是以朝廷的命令,禁止民间侵占湖泊,自江汉平原以下的诸多湖泊,至少能够对长江水进行调节。
同时朝廷抽调了一部分火山灰运往湖北行省,沿着江陵诸府,加固堤坝,除此之外,王伦是真的一点儿办法也没有了,他只能祈祷长江不要给沿岸百姓偷偷来一次狠的。
自称帝以来,新汉与前宋一样,水患、蝗灾、地震不断,相比前宋,本朝的各种制度更加严格与完善,朝廷不允许地方官吏为了自己的官帽就刻意隐匿不报本地的灾情,一旦有这种事情发生且被朝廷得知,起步就是抄家问斩。
比前宋强的一点是,有了均田令,有了朝廷及时的救灾,本朝的流民现象大为减少,官府让百姓们至少看到,朝廷是当真一心为民的。
王伦的执政理念,一直是维护大部分弱势群体的利益,保证百姓们的基本生存,这种事情向来是很艰难的,但华夏历史上每一个持续长久的王朝,开国皇帝都是这么做的,王伦也从未觉得自己是孤独的。
这个世间,总有一群人愿意为着理想而奋斗,王伦的作用,就是将这些理想主义的人们团结在一起,用现实的手段不断前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