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979章 轮廓(1 / 2)

风波平息后,祁同伟在村口立起一座特殊的装置——由废弃的采矿设备改造而成的\"地脉共鸣器\"。每当夜幕降临,这个巨大的钢铁结构便会随着山风震动,发出低沉的嗡鸣,与寺庙钟声、机器运转声融为一体。游客们说,这声音像是大地在诵经。

某个满月之夜,祁同伟独自爬上后山。采矿留下的矿坑已被改造成人工湖,湖面倒映着老槐树的影子。监测站的数据显示,这片曾被破坏的土地,微生物活性竟超过了周边山林。他闭上眼睛,听见机器的嗡鸣、钟声的悠远、虫鸣的细碎,在月光下编织成一首宏大的交响。

小狐狸跃到他肩头:\"你看,\"它指向湖面,月光下,无数光点从水底升起,汇聚成流转的光带,\"这是地脉的乐章。\"祁同伟忽然想起《诗经》里的句子:\"天苍苍,野茫茫\",此刻的山林,何尝不是另一种苍茫?只是这苍茫里,不再有恐惧与对抗,而是充满了对话与共生的智慧。

多年后,当生态学家们研究这个山村的奇迹时,总会惊叹于科技与传统的完美融合。

鲜红的果肉上还挂着晨露,咬下去的瞬间,酸甜的汁水在舌尖炸开,让他想起二十年前那个霉味弥漫的夜晚。

\"老祁!农业大学的教授来了!\"张大柱的喊声从棚外传来。祁同伟直起腰,后腰的旧伤又隐隐作痛——那是当年抢修大棚时落下的。如今的张大柱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举着锄头反对生态种植的莽汉,他管理的有机西瓜园,西瓜藤都用山泉水浇灌,甜度能达到18度。

会议室里挤满了人。白发苍苍的农学教授推了推老花镜,看着检测报告直摇头:\"你们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了4.2%,这在北方山区简直是奇迹!\"他指着显微镜下的画面,\"这些蚯蚓和微生物群落,比我们实验室培育的还要活跃。\"

祁同伟笑了笑,没说这些年的坚持。自从那场\"菌灾\"后,村里定下规矩:每年冬天,所有大棚都要休耕,铺上厚厚的稻草和牛粪,让土地喘口气。春天翻地时,总能看到密密麻麻的蚯蚓在新翻的泥土里钻来钻去,孩子们追着蚯蚓跑,咯咯的笑声能传出去老远。

草莓园是王婶的\"地盘\"。老人戴着遮阳帽,正给游客讲解:\"我们的草莓不打膨大剂,所以个头不大。但你们闻闻,这香味多正!\"有游客拿起手机直播,镜头里,王婶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摘下草莓,背景是成片的绿色藤蔓和远处的青山。

西瓜园的故事更有意思。张大柱摸索出一套\"听音乐种瓜\"的土办法:每天早晨,他会在瓜田里播放佛经和古筝曲。\"你别说,\"他挠着后脑勺,\"听着曲子长大的西瓜,就是比别处的脆甜。\"农科院的专家来研究了半天,最后得出结论:声波震动可能促进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黄瓜架下,几个年轻人正在忙碌。他们是村里第一批大学生,回来后搞起了立体种植。藤蔓顺着竹竿往上爬,底下还套种着生菜。\"我们用菌菇废料做肥料,\"戴着眼镜的小李擦了把汗,\"这叫循环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