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操作在东大的话绝对是不行的,但是在韩国那就不叫事儿。而且真的是来旅游了,门票是真的赠送,至于羊毛出在羊身上,你情我愿的事情有什么好说的。
从创刊开始,《格物致知》的管理是一月刊和七月刊发《安吉论道》。一月的时候发了第三卷,依旧引起学界的轰动,都在翘首以待等着七月的第四卷。有一些不很地道的数学家看了《安吉论道》后不是想着怎么学懂,而是抢着发文章。每一卷《安吉论道》都好将好几个重要的猜想变成定理,很多数学难题可以用这些新晋定理非常容易地证明。
大多数正直的数学家都非常看不起这种投机取巧的行为,最终还是会把贡献算到班行远六个人身上。你那算什么证明,顶多算是这几位数学大佬成果的应用。
后来期刊也学精明了。这些数学家的论文题目通常是“关于xxx问题的证明”,期刊统一改成“班氏某某定理在某问题上的应用”,明摆着告诉大家,这不算证明,顶多是做了一道练习题。这么简单的问题你们都能想到,那几位数学大佬想不到吗?人家就瞧不上这点。
再后来连刊发都不刊发了,每期弄一个应用汇总,某某问题可以用班氏某某定理直接推出来。
在七月刊见刊之前,《格物致知》的2014年5月刊震动了全球生物学界和计算机科学界。在5月刊上,用了厚度堪比《安吉论道》特刊的一整期加厚特刊集中报道了格物致知研究院在蛋白质人工智能预测方面取得的成果。
特刊的前半部分用了好几篇署名班行远加起来近200页篇幅的论文介绍了蛋白质人工智能预测程序,包括基本的生物化学算法、系统组成和自我演化算法原理。当然只是大方向上的,具体的技术实现细节是不会详细写的。后半部分是几类重要蛋白质的机构和性质、功能研究,既包含了人工智能程序算出来的结论,也包括了实验验证,两者符合的非常好。
原本按照技术发展要取得这些成果还得需要好几年,技术已经打通了,但是算力跟不上它也算不出来啊。2013年下半年,研究院计算机部门设计的加速芯片投产后第一时间就把规划的10万张加速卡的蛋白质人工智能预测系统建了起来,几年的计算量用了不到三个月就跑完了,程序也已经演化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虽然还在自我完善,但是影响很小了。
研究院各个部门的科学家用了一个月肝出了特刊的论文,这么重要的成果自然要系统性的发在自家的刊物上。
特刊的最后研究院宣布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一已知蛋白质结构、性质和功能的预测,下一步将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完成完成全部已知蛋白质的预测。之后人工智能将转向蛋白质、dNA和RNA等物质在细胞内的相互作用计算。
研究员表示蛋白质方面的成果已经建立了数据库,将会向全世界的科研机构开放,当然了要遵守相关的协议。单纯的科学研究的话非常宽松的,如果涉及商业的话那就要好好说道说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