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00章 座谈4(1 / 2)

“落后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发展的问题,固步自封从来都是我们的标签,我们一直都是求新求变的。一段时间不少人把落后归根于文化的劣根性,这是非常片面的。一些人非常渴望欧米的认可,这也导致一些作品刻意的放大了文化中落后的那些内容。”

“但是这些从来都不是我们文化的主流,是创作者希望一些人看到的,或者说欧米很多人想要看到的……”

冯骥侃侃而谈,没有任何顾虑。有班行远在他有什么好担心的?

“刚才谈了自信的事情。不喜欢这个词。当然了我不是说不应该进行文化输出,欧米没有文化输出吗?一样有,而且规模非常大。但是他们并不是单纯以文化输出为目的主动的输出,而是借助他们优秀的文化作品比如音乐、影视剧、游戏甚至是体育赛事潜移默化间将他们的观点传播出去,做到了有输出而不见输出。”

“我们这方面还有很多的不足,首先目的太强烈了,让人一眼就看出来了,会产生警惕性。第二,方式和方法已经不适应需要。我们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它们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听到、喜欢上。但是在宣传的时候不应该是简单传统文化符号的堆叠,不是简单的把京剧脸谱、大红灯笼、长城这些元素放在一起。”

“这些元素好不好?很好,非常好!但是不是说离开的这些元素就不能进行文化输出。文化作品首先是娱乐观众的,只有吸引了受众文化才会自然输出。如果一个文化作品本身不好看、不好玩,再怎么加文化料也是徒劳。说白了,文化输出是文化传播的结果,而不是手段。”

“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我们公司把《西疆民歌选》这张专辑的全部收入全部用在了搜集、保存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公司会有选择性地把一些音乐、曲艺作品放在油管上,主要还是通过平章事的账户,他的粉丝比较多。很多作品在国际上都很受欢迎。”

“6月份的时候我们把一个陕北说书的表演视频上传油管后很短的时间就收获了超过1000万次的点击播放。外国朋友或许听不懂说书的内容,但是他们能感受到那种节奏、体会得到其中传达的情感。当他们对这种艺术形式产生兴趣时就会自发的去接触、了解这种艺术,从而达到传播文化的作用,这时候我们的文化就有了有效的输出。”

这个时候尚书令插了一句:“后来怎么样了?”

“哦!”卡总显然没想到会被问道,顿了一下说:“发现这个作品热度很高,公司又找来那位老师录了一系列的视频,介绍了陕北说书的历史以及是如何进行表演的。现在陕北说书被称作是传承1000多年历史的古老说唱艺术,那位老师也成了非常有名的艺术家。现在米国一个非常有名的说唱歌手正在和老师合作,尝试将说书和说唱融合在一起。”

尚书令满意的点了点头:“现在应该不止1000多万次的点击播放了吧?宝光应该赚了不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