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众闹事的人们,虽然被李讲一句话赶走了。
但是,这场突然掀起的风波,却显然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平息的。
“这些女人是疯了吗?在家里横行霸道也就罢了,居然还打算插足官场?!”
所有人都惊呆了,在此之前,哪来想过会横生这样的变故。
连圣人世家的成员都懵了,根本就坐不住。
短短一日的功夫,成百上千封书信,如同雪花般纷纷飞入李讲的府邸。
数不胜数的人,直接询问李讲这道消息是不是真的,有没有打算让女子也参与到科举之中。
不过,李讲早早便对外宣称要进行闭关,思考与完善科举的事宜。
所以,无论是谁,哪怕是圣人,发出的传书结果都是石沉大海,不见回信。
这样置之不理的态度,显然不能平息天下男人的不安。
于是,外界吵得更凶了。
“女人除了感情用事,动不动就哭哭啼啼,算计内宅里的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还能做成什么?”
“就是,让她们当官,朝廷将乌烟瘴气,百姓将民不聊生!”
“自古以来,女子在家相夫教子,男子在外奋斗打拼,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传统,难不成今儿个的女子,要反了天不成?”
“我张某话就撂在这了,哪个女子若是敢在我面前说什么科举,当官,休怪笔下无情!”
男人们的声音铺天盖地,充斥于耳边。
在这段时间,所有的主流报社。
除了《长安报》保持着沉默,几乎所有的报社都像是疯了一般,不断地刊登相关的报道,旗帜鲜明的反对女子科举。
当然,效果很显着。
这些报纸,全都卖爆了,供不应求。
凭借着这种煽动情绪的文章,这些报社在销量上前所未有的超过了《长安报》。
虽然只是险胜,但这也无疑让某些无良的商人,嗅到了商机。
于是,在他们的大手一挥之下,类似的文章,更多了,层出不穷,将人们的视野全面占据。
不过,男人的抵抗虽然相当激烈,但女人的反击也丝毫不让。
“笑话,你们在诋毁我们女子,只会算计内宅的一亩三分地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为什么?”
“若不是我们女子不能当官,造福百姓,谁又愿意将此身,永远的束缚在那清冷的院子里?”
“传统?休要与我们提传统!真要论传统的话,更早的时候,还是你们男人在家带孩子呢!”
“男人为什么不肯让我们女子参与科举?是怕在考场上考不过我们吗?”
对于女子而言,科举,是近在咫尺,而且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一旦错过,谁也不知道需要等多少年以后,才能够出现类似的契机。
所以,如果说男人们是拼了命的,试图保护这条底线的时候。
女人们,则是彻彻底底的疯了。
轰轰烈烈的骂战,一触即发。
起初,只是部分的读书人参与其中,但伴随着形势越来越紧张。
慢慢地,连一些盛名在外的读书人、官员也加入了进去。
民间,众人激烈的讨论女子科举的利与弊。
反对派,坚定的表示,从古至今,就没有女子参政当官的先例,一旦实行,必定祸乱朝纲。
而赞同派,则言之凿凿的反驳,没有试过怎么就知道不行?既然女子连封圣都做得到,凭什么不能当官?
难道,当官要比封圣要难?
“我同意女子参加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