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四年的科举算是靖康改元以来第一次正经的科举考试,规模宏大,人数也很多。
而且现在河北河东西夏包括京东都缺官,所以也算是额外的恩科。就连赵氏宗亲现在也能参加科考,正式走上仕途了。
而且也着实出了不少俊秀人物,比如在川蜀已经崭露头角的虞允文;来自京东路原本还在应天府鸿胪寺里当差过的薛仁辅。
比如来自江西的胡铨,曾经致仕的何铸,来自赵氏宗亲的赵伯药,来自江南之地的张九成。
甚至于还有一个名为萧凛的,据说是辽国后族萧氏一脉后人。逃难到了中原,也来参加科考,还中了进士及第!
还比如曾经在伪楚朝廷里官至侍御史,后来因为带着一群伪楚朝臣降宋而加了恩科的万俟卨。
?
刚看到这个名字赵恒还以为自己眼花了,特意问了一遍,才知道的确是这厮。
“万俟卨是李纲李公相特意推举的,说此人是个人才。”跟在赵恒身边给他当百事通的乐舒轻声道,
“现在万俟卨被秦家王氏招了上门女婿,又有公相推荐,按规矩,是不能随意按下去的。”
“万俟卨跟秦桧的老婆搞到一起去了?”赵恒目瞪口呆,“好家伙,这真是同类相吸啊!!”
“什么意思?”乐舒娘没听明白。
“没事……让皇城司盯着点他们家,这俩人凑一起,肯定是能整出点事儿来的。”
赵恒失笑以对,“对了,伪楚大将张俊现在跑哪去了?”
自从吞服了金丹有了龙君底蕴之后,乐舒娘的大脑现在也堪比超级计算机了,很快说道:
“根据京东路战报上所说,张俊在兵乱之时带着一些兵马逃进了太行山,应该是投靠信王去了。”
“那就给信王发个文牒,让他把张俊调过来。”赵恒笑了起来,“朝廷承认了他的信王之位,也没逼他过来拜见元佑太后,他总得有所表示的。”
“这倒是小事。”乐舒娘点点头,“信王也不可能不应的。”
“看来这厮的确有些本事,策论写的一套一套的。”赵恒看了一眼万俟卨的试卷,笑着摇摇头,
“榜眼就算了,进士出身里排个中下游吧,别太引人注目……现在正好鸿胪寺缺人,让他领个鸿胪寺的差遣先做一段时间。别让他进六部,后面我有单独的任务安排给他。”
“要是进了鸿胪寺,至少也得给他个郎中的。”乐舒娘提醒道,“不能给太低的官位,这人毕竟资历摆在这儿。”
“行,这也是小事,跟陈尚书说一下就是。”赵恒点点头。
“状元点谁?”乐舒娘问道。
大宋朝的科举考试到了最后一步,考的最好的一部分人称之为一甲,赐进士及第出身。
从一甲里面又筛选几个人,一般是一个状元、两个榜眼、两个探花,算是最顶尖的。
而对于他们之间到底怎么排名,其实就是皇帝按照心情或者考虑政治人心,还有这些人的出身背景等综合考虑的。
到了这份上,进士及第都可以说是未来的朝廷肱骨,谁排第几名都无所谓,只是弄个虚名出来,激励士子人心罢了。
毕竟状元郎的名头,在这年代还是有十足十的含金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