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三百四十一章 天塌了(2 / 2)

他的兄弟姐妹

十王宅也来人了,但是少的可怜,也就是那些个边角料。

什么义王李玼,陈王李珪,丰王李珙之类的,就是排行比较低的那几个,大的一辈中,四王党一个没来,太子党就来一个永王李璘。

他们兄弟间的仇隙,如今已经是人尽皆知了。

公主与驸马,也是零零散散没几个,偌大的前堂,一桌桌丰盛的菜肴,坐着一些彼此之间竟然没有多少交谈的血缘至亲。

非常冷清,只能听到夹筷的声音。

李琩也是走过场一样的打了一圈招呼,最后在李璘一旁的空位置上坐下,举杯道:

“没想到你能来”

李璘没好气的举杯,撞了一下后,道:

“我特么也不想来,这不是惦记你那座宅子吗”

李琩酒杯刚到嘴边,闻言一愣:

“你是说寿王宅既然空着,你想住进去就进去啊,我又没拦着你。”

李璘没好气道:“这不是有人拦着吗李琦和咸宜不答应,阿翁的意思是,让我先将他们俩摆平了,阿翁自然会在父皇那里帮我说话。”

李琩忍不住笑道:“听起来,你好像挺可怜的,连要座属于自己的宅子,都得跟人说好话”

“拜你所赐!”李璘发觉周围的兄弟姐妹似乎在偷听他们谈话,所以压低声音道:

“少阳院我是待不下去了,太子现在见谁冲谁发火,搞得我都不敢出门了,这日子没法过了,所以才盘算着赶紧搬出去,但是眼下父皇正在气头上,我不敢去提,只能求助阿翁。”

李琩沉吟片刻后,点头道:

“放心,呆会我会跟李琦咸宜打个招呼,你该搬就搬。”

“行,那就不谢了,”李璘道。

李琩哈哈一笑:“咱们是兄弟,自然不用谢。”

他跟李璘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两人从小斗嘴,几乎就没有和睦过,属于明面上的对头,但还没有上升到深仇大恨,最多也就是互相不爽。

别看李璘是太子党,但是对付李琩的事情,没他掺和的份,本来还有个舅舅郭虚己,被太子所看重,结果他这个舅舅在参加过一次少阳院的议事后,就没有再去了。

因为郭虚己认为,少阳院的派系有点混乱,太子遇事总是拿不定主意,以至于

所以郭虚己不想掺和了,除非少阳院秩序稳定了,他才会决定出力不出力。

憋了很久后,李璘还是忍不住了,以最低的声音问道:

“你跟阿嫂”

话说一半,他就被李琩那道足以杀人的凌厉目光给震慑住了,另一半也问不下去了。

李琩非常抵触这个话题,事实上,宗室现在都在回避,圣人都下令了,谁敢在背后议论,直接杀头,因为他要阻住这股流言,以免传播的更广。

但是李璘呢,非常了解李琩,龟缩片刻后,还是道:

“太子反正是信了,你不想知道为什么吗我觉得你想知道。”

李琩嘴唇一抽,恶狠狠的看向李璘,你特么是真八卦呀,一个大男人,怎么跟个女人似的,这么嘴碎呢

好吧,我也很八卦,想听听你的答案。

李璘确定李琩的眼神后,低声道:

“阿嫂是一个人离开的,奴婢侍女都没有带走,事发之后,少阳院当晚就将阿嫂的全部仆人审讯了一遍,内侍省来人审的,我这才知道,你小子背地里,真的跟阿嫂接触过啊。”

李琩眉头一皱,还是没有说话。

他跟韦妃私下接触,太子应该是知道的,况且不是他直接接触,而是郭淑或者韦妮儿,以及死掉的那个云娘。

当时韦妃希望他们兄弟和睦,所以私底下一直在从中周旋,这是一番好心,如今那件事情一出,太子不怀疑,也要怀疑了。

说不定会认为,韦妃是借机跟自己偷情私会呢,毕竟以李琩对李亨的了解,这个人本来就特别喜欢胡思乱想。

正所谓没有不透风的墙,李亨说不定真的认为,他媳妇被我睡了呢。

天地可鉴,我有那个心,但没有那个胆啊。

“内侍省谁来审的”李琩终于还是开口了。

李璘得意一笑:

“你小子绝对有鬼,不过你放心,我不会外传的,否则父皇会要了我的命,当然了,也不用我说了,那晚是吴怀实亲自审问的,父皇应该已经知道了。”

这真是扯了蛋了李琩有点懵逼了,这可怎么解释啊

“赶紧想办法弥补吧,等到你儿子的诞礼一过,父皇必定找你麻烦,”李璘颇为幸灾乐祸道。

李琩叹息一声:“这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你怎么不跳渭水渭水比黄河清,洗起来容易一些,”李璘拍着李琩的肩膀笑道,他已经笃定,李琩必然跟韦妃有一腿,否则太子脑子抽筋了好端端和什么离啊

事实上,李琩完全是白着急了。

李隆基那边早就一清二楚了,因为韦妃的所作所为,是被高力士所赞成和默认的,高力士非常认可韦妃这么做,当嫂子的,阻止兄弟相争,这是好嫂子啊。

而韦妮儿与韦妃私下见面的事情,压根就没有瞒着高夫人,高力士呢,也不会瞒着圣人,甚至基哥都知道,他们是在青龙寺碰头的,而且李琩根本没有出面,是两边的女眷在维持着。

女眷和女眷,怎么偷情

至于太子妃那一次在宁王府的保护下,逃回十王宅,吴怀实和杨玉瑶全程参与,李隆基更是清楚李琩和太子妃没有任何暧昧,是有人想要制造暧昧。

“圣人是三个酉,皇孙是三个壬,同为五龙髻,确实不宜见面啊,”花萼楼,东明观道士冯处澄,在给李仲测算生辰八字。

这个人,是基哥还是临淄王的时候,就已经结下深厚友谊的好友,在道家的地位不高,但是人家在基哥心里的地位高,所以他才知道李隆基的生辰八字。

冯处澄测算的结果,高力士有点不满意,因为壬这个字,本身有点大,壬,由天干第九位引申为序数九,而九为单数最大,故“壬”又引申为盛大。

高力士很清楚,圣人最顾忌子孙,李仲被冯处澄这个傻帽一顿夸,其实是犯圣人忌讳的。

你可以夸,但是不能夸的没边啊。

于是高力士将自己参照古籍所引申出来的一层意思讲了出来:

“《尚书皋陶谟》记载:能哲而惠,何忧乎欢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这里面的壬,有奸佞之意,壬通仁,圣人应该改个名字,以消奸意。”

李隆基眼下,也在翻书本,因为他也不希望李仲的八字比自己还硬,我当爷爷的,还能输给你

所以他也在翻找,希望找出一些贬义的解释,高力士这番话,正中他的下怀。

“将《尚书》取来,”李隆基道。

高力士连忙令人将《尚书》五十八篇全都取了过来,《尚书》意为人们所尊崇的书,也叫书经,地位极高,这上面记载的东西多为上古尧舜禹时期君上与臣下的奏对,所以是每一个皇帝必看的。

李隆基查找到那段话之后,又仔细的琢磨一番后,点头道:

“确实有奸佞之意。”

你自己的亲孙子,不往好处想,只往坏处想,可见这个人有多自私。

两层意思,一个九,一个奸,一个是极好,一个是极差,李隆基不能容忍极好,但也不愿意极差,所以认为高力士的说法很有道理,那就是改名字。

李佶还没有出生之前,他给人家取名“僾”,这是一个劣名,要不是因为李佶出生,将皇室连番死人的阴霾给一扫而空,佶这个字,还落不到他头上呢。

而轮到老二了,李隆基干脆都懒得起了,直接来了个仲。

这下好了,还得改名。

“就取仁字,赐名李仁,”李隆基终于满意了,朝高力士道:

“将《尚书》那一段摘抄上去,告诉十八郎,朕这是在为他的孩子驱灾避祸。”

高力士赶忙道:

“圣人英明,名字这么一改,皇孙立时便逢凶化吉,是不是一起赐爵封王呢”

韦妮儿是他的干闺女,李仁将来必然对他极为敬重,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那么他这个背地里的干姥爷,自然也得给孩子谋福利啊。

李隆基皱眉看向高力士:

“你觉得合适吗百孙院那么多没封的,朕怎么给他封”

高力士讪讪一笑,不说话了,得,这次不行,将来有机会了再说吧。

而冯处澄,则是一脸懵逼的听着两人对话,你们俩是真能编啊,什么是奸佞

《尚书》这句话,明明有假借之意,“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意思是何必害怕那些巧言令色的小人。

巧言令色为佞,但是这里面的壬,意指“人”,怎么到你们嘴里,就成奸佞了你们是合起来理解啊

呵呵我也是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