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92章 隐私保护(2 / 2)

杨开的目光在会议室里众人的脸上一一扫过,在提出诸多应急准备的建议后,他继续问道:“对于临床试验的人群,怎么保护他们的隐私?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我们绝不能在这方面有所疏漏。”

小周率先回答:“杨总,目前我们在志愿者招募阶段,只是简单地要求他们填写一些基本信息,像姓名、年龄、联系方式之类的。我觉得我们可以采用加密的方式来存储这些信息,使用高级的加密算法,确保这些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杨开微微摇头:“这只是基础的一步。要知道,临床试验过程中,我们还会收集到很多敏感信息,比如他们的病史、家族病史、基因数据等。仅仅加密存储是不够的。”

李博士推了推眼镜,说道:“杨总,我认为我们应该从源头抓起。在收集信息的时候,就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信息收集。比如,对于一些和试验关联性不大的隐私信息,就不要去问志愿者索取。”

杨开表示赞同:“这是个不错的思路,但是有些信息可能在试验过程中才会发现其关联性,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

赵姐这时发言了:“我们可以建立一个严格的访问权限制度。对于志愿者的隐私信息,只有特定的人员,比如直接负责该志愿者的医生、研究人员,在经过严格的身份验证后,才有权利访问。而且,每一次访问都要记录在案,包括访问的时间、人员、目的等。”

杨开点头称是:“这个访问权限制度必须要严格执行。还有,在试验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涉及到数据的共享,比如说和其他研究机构合作,共同分析数据。这时候怎么保护志愿者的隐私呢?”

小周思考了一会儿说:“那我们在共享数据之前,要对数据进行脱敏处理。把能够识别志愿者身份的信息全部去除或者替换,只保留与试验相关的数据内容。而且,我们要和合作方签订严格的保密协议,明确规定他们不得私自还原数据或者泄露数据。”

杨开补充道:“不仅仅是合作方,我们自己内部的人员在使用数据时也要遵循同样的原则。另外,在试验场所的管理上,也要注意保护志愿者的隐私。”

小周疑惑地问:“杨总,试验场所方面怎么保护隐私呢?”

杨开解释说:“比如,在安排志愿者的休息区或者检查室时,要确保隔音效果良好,避免志愿者之间互相听到彼此的隐私信息。还有,在试验场所的标识上,不能出现任何可能泄露志愿者身份的信息,所有的标识都应该是匿名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