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他连全族的命都不要了!说我像他【求月票】
金秋十月,阳光没有多少温度。
滔滔渭河两岸的柳树,招摇得有些放肆。
李承乾,李渊一行人,坐在从江陵驶来的楼船二层,尽情的欣赏这幅难得的美景。
忽然有笙箫响起,原来是临江楼的一群舞姬在翩翩起舞。
她们一身仿佛出尘仙子般的统一服饰,脚上穿着蚕丝袜,将白玉纤细的美腿,展现得娇媚而魅惑。
只见李渊浅尝了一杯美酒,笑着赞叹道:“这楼船果然不错,比当年隋炀帝下江南乘坐的大船,还好看!”
“爷爷说笑了,咱们可不能跟隋炀帝比,再说,这不过是一艘小船而已,等希尔德他们造出远洋军舰,咱们到时候去海上转转,那才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李承乾笑着接口道。
“嗯,你说得爷爷我都有些期待了。”
李渊捋了捋胡须,又想起什么似的,道:“今日二郎在太极殿召开朝会,你怎么不参加了”
“一样的菜,反复吃,总会腻的。我的时间可不是跟他们反复拉扯的”
李承乾笑着耸肩说了一句,又拿起桌上的筷子,夹了一片嫩牛肉,放在滚烫的汤锅里,道:“这涮牛肉的味道,就是比涮羊肉好吃,是不是啊爷爷”
“你小子是越来越无法无天了,连耕牛都敢吃!”
“谁说这是耕牛了这不过是一头迷失的小牛,我在帮它找回家的路”
“呵!”
李渊笑了,旋即又浅尝了一口酒,看着不远处跳舞的舞姬,装作若无其事地道:“你的那个计划,什么时候开始呢”
“爷爷指的是”李承乾歪头,表示不知的道。
李渊瞪了他一眼,旋即压低声音道:“你不是说,重阳宴之后,将二郎弄到太上皇的位置去吗莫非你忘了”
“呃,”
李承乾闻言,不由嘴角一抽,心说老李怎么天天就惦记着让李二下台
莫不是太上皇这位置坐得屁股烫想挪挪位置了
可太上皇之上,是个啥呢
而眼见李承乾听完自己的话,默然不语,李渊又故作悲苦的叹息道:“爷爷我马上快要满七十了,也不知道还能活多久,要是这辈子不能一舒心中之怨,哪怕是死了,也不瞑目啊!”
“别别别!爷爷您可别这么说,您会长命百岁的!”
李承乾听到李渊的叹息,头都大了,连忙朝他安慰。
但李渊明显不买账,又自顾自的喝了一口闷酒,砸吧砸吧嘴道:“自古帝王空于恨,哪怕万年也枉然,我本将恨托孙儿,奈何孙儿不给力呜呼,哀哉!”
“.”
李承乾脸色当时就黑了,心说你没完了是吧!
能不能别学我
怎么你们父父子子的都喜欢捡我话!
“哎呀爷爷,您别急嘛,馒头会有的,鲍鱼也会有的,孙儿我这不是才弄到权力吗哪能这么快就把他送上去”
说完这话,李承乾又笑嘻嘻的给李渊倒了一杯酒,挤眉弄眼道:“爷爷放心,孙儿绝不会让您失望的!”
“是吗”
李渊斜了李承乾一眼,又蹙眉道:“可我怎么听说,二郎好像有大动作你该不会翻船吧”
“哪能啊!”
李承乾哑然一笑,随后自信满满地道:“不就是分封嘛,他不会成功的!”
是的!
分封!
李二最近的大动作,就是分封!
这也是李佑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跑来找他的原因。
按照李二的想法,他打算将所有年满十二岁的儿子,都分封到地方,包括他亲近的大臣,也分封到地方镇守,好让大唐社稷永安,子孙长久。
可是,这在李承乾看来,无疑是在走历史的倒车。
虽然李二也不是第一次想要施行分封制了,但这一次跟上一次却不太一样。
这一次的李二,态度十分坚决,甚至将李恪临走前说的‘皇子守国门’这句话,都当着房玄龄他们说出来了。
所以,李恪请求就封,不光有李恪的小心思,还有李世民一直想要完成的心愿。
他想利用李恪这件事,起个分封的开头。
却听李渊有些不解地道:“你怎么知道他不会成功五姓七望都被你解决了,他还有什么阻力”
“不是,爷爷还是没明白。”
李承乾摇头道:“这件事与五姓七望关系不大,或者说,五姓七望,包括那些地方上的世家大族,都不是分封受阻的主要原因,而是我父皇身边的大臣,他们会拼命反对分封!”
“为什么”
李渊更不解了:“让他们去地方上称王称霸,还不好吗”
“当然不好!”
李承乾端正身形道:“爷爷您想想,他们在地方上虽然有权力,但权力是非常有限的。而且还有各种掣肘,但在长安,离皇帝又近,机会多的是,又何必去地方上受苦呢”
“更何况,爷爷也说了,他们去地方上会称王称霸,这对中央的统治力肯定是消弱的。我会答应吗我肯定不会答应!”
“那么,以我现在掌握的权力,我若不答应,这件事能成吗顶多也就分封我那些兄弟去地方!”
“听你这意思,你不怕你那些兄弟去地方”
李渊疑惑道:“他们可都是实权封王,能世袭罔替的!”
“不是,我有什么好怕的”
李承乾有些好笑的挑了挑眉,然后比了个切菜的手势,不屑道:“实权封王又如何等我登位,一个个将他们都削了!”
“呃,这倒也是.”
李渊嘴角一抽,又有些古怪地道:“但这会不会太狠了好歹也是你兄弟,若是都削了.”
“爷爷放心,我对他们自有安排,绝不会亏待他们的!”
还没等李渊把话说完,李承乾就笑着打断了他,然后又补充了一句:“当然,前提是他们得安份!若是胡作非为,我可不会纵容他们”
“也是。”
李渊颇为认可的点点头,忽又想起什么似的,话锋一转:“不过你那些王叔,你也得安排吧”
“必须滴!”
“呵呵,好!”
李渊闻言,终于露出满意的笑容,然后举起酒杯,美滋滋的喝了起来。
而李承乾则笑着看了他一眼,慵懒的躺在椅子上,迎着缕缕河风,思绪万千。
与此同时,太极宫,太极殿。
李世民召开的朝会,即将接近尾声。
却听他淡淡地道:“诸位大臣的谏言,朕都觉得不错,但朕有个疑虑,为什么就没人为朕着想呢”
“这”
众臣互相对视,不由面面相觑。
只见房玄龄率先站了出来,笑道:“敢问陛下,您指的为您着想,是指何事啊”
李世民故作沉吟的迟疑了一下,道:“朕住的太极宫,地势偏矮,一到冬天就阴冷潮湿,夏天闷热难耐。实在不适合长期居住,故而,朕打算新修一座宫殿,以作休憩之用。”
“另外,宫里的宫殿也有些老旧了,应当翻新一遍,张扬我大国气象.”
“陛下不可!”
还没有等李世民把话说完,就有一名大臣持笏站了出来,高呼道:“陛下不可啊!”
“嗯”
李世民眉头一皱,而后盯着这位大臣,道:“你是谁”
“回陛下,臣侍御史,刘洎!”
“刘洎”
李世民愣了一下,旋即恍然点头道:“朕记得你,你之前在江陵担任江陵长史是不”
“是的陛下,臣近日才被调到京师担任侍御史。”
“嗯,不错,那你说说,有何不可!”
“回陛下,依臣之见,土木之功,不宜擅动!”
刘洎躬身说道:“因为我大唐现在的民力,还不如隋朝。若陛下肆意大兴土木,臣恐怕,陛下之过,会甚于隋炀帝啊!”
哗!
全场哗然!
众臣怎么也没想到,这个刚从地方调上来的侍御史这么大胆!
莫不是长安的水土不服,让这家伙脑子变秀逗了
刚来就要被赶出长安
正当众臣为刘洎不禁唏嘘的时候,李世民一脸铁青的端坐在皇帝宝座上,咬牙切齿道:“你竟敢说朕不如隋炀帝那朕比起桀纣王,是不是也不遑多让啊!”
“回陛下,臣恐怕,宫殿建成了,你我君臣就又处在刀兵动乱之中了!”
刘洎没有正面回答李世民的问题,又自顾自地道:“臣听说,收复洛阳的时候,太上皇下诏,要烧掉洛阳的宫殿,陛下说,宫殿的砖,瓦,木材还可以用,不如把它拆了,分给贫苦的百姓,虽然没有照太上皇的旨意去做,但天下人都在称赞陛下的盛德!”
“结果今天,陛下又要在长安大兴土木,这前后十年,一拆一建,陛下,天下会怎么想啊”
“这”
李世民被这话说得愣住了。
就连朝中的大臣都不由对刘洎刮目相看,心想他难怪会被调入京师,果然有点本事。
却听李世民若有所思的道:“嗯,你说的不错,朕本来是想,长安乃国家的首都,皇宫是国家的门面,皇宫气派,国家也有面子。现在你这么一说,朕以后出宫,恐怕都不敢露面,也不能对百姓说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