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薛宝钗不错
通惠河初阳里,运河的梆子声正催着船夫抓紧落帆。
那艘八百料的大船压得河水打颤,船头的烙痕擦着岸边半截拴马石掠过,等船只停靠了码头,岸边的苦力档头已经上去交涉。
朱胜功面色平静,没有以往的满面春风,与王信两人打量河西集市外的码头,络绎不绝的车队和行人,足以说明此地的繁华,只不过时间尚短,假以时日,许多房舍拔地而起。
虽然看到了此处的利益,朱胜功却没有动心。
朱胜功好奇的问道:“那些人把码头经营的滴水不漏,你也不管管别看他们穿着破烂,苦哈哈似的,暗地里什么坏事都做。”
王信点了点头,笑道:“他们有他们存在的必要。”
“哦”朱胜功越发好奇。
他对王信接触的多,比较了解,大多数人只看到了王信带兵打仗的本事,朱胜功却知道,此人点石成金的本事同样令人震撼。
越是清楚王信的厉害,朱胜功越是看重此人。
河西集市的利益,朱家没有伸手,对王信的看重,这方面也是原因之一。
王信没有隐瞒,说道:“外头有大量的流民乞丐,任由他们冲击码头,原来那些靠着码头吃饭的苦力,变成最后都没得吃,于是苦力们需要帮派这样的存在,阻止流民乞丐们对他们的冲击。”
朱胜功摇头道:“岂有此理。”
王信没有再说话。
一个朝代的稳定富庶,看的不是富裕的群体,而是看弱势群体。为什么卷,因为还有大量的贫民,大周不把贫民当人,苦力和乞丐流民为了自身利益,于是对立起来,一个为了自己的饭碗,一个为了活下去。
打打杀杀难所避免,有了利益,就有了阴暗,这就是人性。
朱胜功见王信没说话,内心以为王信担心他们朱家打起了这里的主意,心里反而高兴,主动笑道:“我来到河西集市,重点并不在你的河西集市。”
“河西集市不是我的。”王信解释道。
朱胜功没在意王信的否认,河西集市主要是金陵的薛家,还有扬州商帮,有勋贵子弟,也有江南的乡绅,势力并不算强大。
朱胜功向王信挤了挤眉头,显得亲近,笑道:“河西集市的未来可期,不过看在你的面子上,我没打算插手。”
“提督遇到了难处”王信内心猜测,问道。
朱胜功一脸无语。
此人的脑子怎么长的,真想打开看看,无奈道:“难处也说不准,圣人最近不是复起了武军都督府吗,我父亲担心这件事。”
王信了然,若有所思,内心隐隐认可,口中说道:“提督担心是对的。”
听到王信的话,朱胜功收起了笑容,一脸认真的追问:“你也这么认为”王信的头脑,朱胜功内心相信,感觉到失态的严重性。
自己一个游击将军都被盯的死死的,何况东军提督朱伟。
王信理所当然的说道:“兵部与戎政衙门主导京营改革,从十二团营、禁军、京营三合一,再到双方抢夺主导权,提督占了许多便利,如今水到渠成,局势落地,提督的权利必然被消减。”
王信态度平静,朱胜功却按耐不住,恨恨道:“周道丰张吉甫他们过河拆桥。”话里却不敢提太上皇。
朱胜功想到了什么,不禁看向王信,奇怪的问道:“你既然猜到了,朝廷必然会对付你,难道你没有做准备”
谈不上对付,不过是收拢权力罢了。
而且自己的方法,的确无法向朱胜功解释,下意识看了眼面板,王信含糊道:“如今东风大,硬抗不合适。”
朱胜功点点头,评价道:“差点忘了,你是个忠臣。”
听到忠臣二字,王信感到无语。
自己当兵的而已,谈什么忠诚不忠诚,如果非要定个目标,自己只对天下忠诚。
朱胜功也不再试探,直接问道:“我是不愿意家父去五军都督府的,必然要和朝廷争取,你可不要帮朝廷啊,我们朱家没有对不起你。”
王信的能力,没有人质疑。
朝廷有王信的配合,在大同能掀翻冯胖子,那么在京营也能掀翻自己的父亲,这是朱胜功父子最大的担忧。
不知不觉,眼前的王信变成了搅屎棍啊。
怎么就这么讨厌呢,朱胜功不禁想到刚才王信对码头的说法,从这个角度来看,他倒是像个流民乞丐,自己什么都没有,所以朝廷给块骨头,他都尾巴要个不停的跑去向朝廷效忠。
王信点了点头,答应了朱胜功。
朱胜功松了口气,说实话,他生怕王信不答应,原来那个引起自己感兴趣的小小都司,如今已经变成能动摇各方势力的大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