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底气
春江水暖鸭先知。
再一次回到边地,大同乃至雁门关各地的气氛大为不同,乡野都在抓紧修葺检查自家的民堡,该加固的地方加固,纷纷储备粮食物资。
与京畿地区完全不一样,那边并无变化,至于更远的内地,只怕根本不知道。
回到雁门关后,王信清点了各军。
因为鸟铳和佛郎机还不能自行制造,需要等薛岩的消息,所以鸟铳手和炮兵数量分别还是五百名和一百二十名炮兵,并没有增加。
弓兵倒是增加了,由一百名翻了三倍,变为三百名,然后是骑兵,骑兵目前有近三百人,绝大部分能保持一人双马。
步兵只有不到一千三百人,而且以车兵为主,步兵与其他兵种的比例达到了一比一,单纯的步兵数量更少,只占全军的一两成。
骑兵将领以张灿马范为主;炮兵将领以汤平为主;弓兵将领以李武为主;车兵将领以赵雍为主;步兵将领以刘通赵胜为主。
河西营的步兵与外头的步兵不同,不但比例极低,而且属于精锐中的精锐,是刘通精挑细选出来的,配合着鸳鸯小阵的战术精神,是整个车营防漏补缺的重要力量。
没有调动各地的守军,几日后,河西营集结雁门关关城。
周围遍布旗帜,颜色五八门,形状各有不同,旗帜下各部严阵以待,纹丝不动。
虽然夏日炎热,战场上为了保命,士兵们还是愿意穿戴盔甲的,如今是集结操练,所以也在校场上穿戴,平日里不穿。
离开了差不多一个多月的时间,王信打量着各部的精神气,自己离开的日子里,各部有没有按照自己的命令严格做事,现在就是检验成果的时候。
将领们大气不敢粗,知道将军在考核他们,虽然心里自信,仍然不免忐忑,担心出了意外。
王信先来到弓兵阵营,李武紧跟着王信。
三百名弓箭手背着弓矢和箭壶,腰间挎着腰刀,身上穿着甲,甲的防护力不如铁甲,却胜在轻便,更适合技术兵种。
弓兵不光是技术活,还是力气活,所以弓兵的伙食很足。
一张张脸都很饱满,精神气十足的望着将军,王信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才叫做兵,不是给一根木棍,饿得皮包骨,也能叫做兵的兵。
王信夸奖道:“不错。”
第一个得到将军的认可,弓兵们脸上露出得意,为了尽快适应弓箭,这一个多月来没日没夜的练习,幸亏缴获的弓箭多,所以顾不上弓矢的使用寿命。
“可惜多是短弓,以后还要练长弓。”李武脸上露出遗憾。
三百名弓兵里,背着长弓的才一百人,其余的背着短弓。
弓矢的制作时间比鸟铳都要长,因为在关外缴获了很多弓矢,所以才能扩充弓兵数量,可胡骑的弓矢比较软和短,方便在马背上使用,射程却不如长弓。
“先训练着,总比没有强。”王信笑道:“起码可以向敌人拉弓射箭,而不是手持兵器站在原地,对远处的敌人无计可施。”
李武摇了摇头,又说道:“不过才练了个把月,离合格还早着呢。”
虽然河西营待遇一向不错,士兵们被操练的也不错,从这些士兵中挑出来的都是好苗子,可想要成为合格的弓兵也不是短时间就能做到的,至少还要培训半年以上。
旁边的郑浩听到将军和李武的对话,脸上一脸无语,忍不住想笑,使劲的憋着。
一般而言都是下头的人拼命夸自己,哪里有像李武这样的。
王信对李武却很满意,并不是李武拍自己的马屁,他主动唱红脸,自己好来唱白脸,让士兵们喜欢自己,而是李武真心觉得手下们有很多不足。
需要知道弓兵是技术兵种,哪怕皇帝开口,各种承诺,事实就是事实,改变不了的,不可能一个多月就能训练出一支合格的弓兵出来。
车兵问题不大,步兵问题也不大。
至于炮兵和鸟铳兵,王信也没有更好的办法,目前只能等,把希望放到薛家身上。
原本计划是三千人,实际上还是两千五百人,受限太多,王信要的不是普通步兵,而且养兵成本很高,并无法快速的扩张。
太阳越来越大,气温越来越高。
王信检阅了诸部,总共用时不到半个时辰,很快下令解散。
“西门的守军士气怎么样”王信笑着招呼方化。
方化是雁门关西门守备,并不受自己管制,但受自己调遣,犹如曾经的自己与冯庸的关系。
冯庸没有压住自己,但自己压住了雁门关的将领,还选拔了一批上来。方化就是其中之一,也是自己最看重的,把重要的西门交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