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石柳邓是通过庞文才提出的内附,其本质上与王若愚口中的内附,并不完全算是一回事。
王若愚想要的内附,应该是石柳邓先自去王号,带领苗人成为汉军治下的苗民,如此汉军才能给苗民分田,给他们与汉人同等的待遇。
可石柳邓要的内附不一样,他没有提自去王号的事情,但同样也不是不可以谈。左右一个空头名号,还是他重新占了湘西,打跑了清军后,石乜妹带着苗人重新推他上位,算是认他做了苗寨首领。汉军真要不喜欢,石柳邓当然也不会不识趣,但他也有要求,那就是汉军不能在湘西驻军。
苗人可以容忍汉军派遣流官去湘西治理、分田,但唯独派兵进驻不行,要是汉军执意驻军,那他们就会像赶跑清军一样,也把汉军赶出去。
对此,聂宇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做出决断道:“给石柳邓回信吧!就说本将军很高兴他们苗民的内附,之前答应的事情,都会给他们办成。汉军也不会在湘西搞什么驻军,就连流官也可以用他们苗民自己来当,只要是他们自己选出来,上报给辰州官府,我自会给他们批复。”
王若愚顿时有些吃惊,刚想要劝阻,就听聂宇接着补充道:“不过,湘西的行政班子,得与汉军治下等同,镇长、农工会他们可以自己选,但一定要有。若是存在内定操作,湘西苗民可往辰州告状报案,汉军会为他们做主。”
几句话说下来,王若愚瞬间就懂了。
这是明面上给湘西苗民最大程度的放权,但实际上却是玩的蚕食同化那一套。让湘西形成割据自治,那样肯定不行,不是聂宇信不过苗民。而是就目前这状态,真让石柳邓自治了,用不了一两年,必定变成新的湘西土司。
别怪聂宇玩的脏,他这么做也是为了苗民好,让苗民自己选官员,那就不存在语言风俗不通,肯定比汉军要来的事半功倍。
王若愚抚掌赞道:“大将军此策甚妙,不止消弭了湘西苗民抵触,还能以苗官来治理苗民。若苗官干的好,便继续用苗官,干的不好,则全部换成汉官,那纵使苗民也无话可说。而且,就算苗官都能干的好也无妨,我们可以让他们学习汉文汉话,不用强迫去学,只要给他们盖社学教书,但只教汉文汉话,那他们自己便会主动去学。”
好家伙,还是读书人想的细啊!
聂宇只是有了个想法,人家就把想法细节都补齐了,只要再稍作调整,就能直接拿来用了。
刘骏补充道:“这些都是后话,第一件事,应该先让石柳邓自去苗王号,大将军还要修书一封,饶恕其僭称王号之罪!”
说穿了还是礼法正统的问题,虽然对方是苗王,但苗王也是王了,正统上不争一下,那放到跟你干的文武眼里,是不是你压根没有逐鹿的意思
聂宇自然没有反对道理,把事情一并交给了王若愚去处理联络,这才接着问道:“嗯,还有别的要紧事吗有的话,那也一并拿出来议了吧!”
刘骏说道:“大将军,我们的基层官吏有些太多了,民政衙统计了目前治下所有县镇工作报告,发现起码有三分之一的镇长官吏,都无事可做。他们的工作报告,也只有今年的财税报账,还有地方农耕和雨水修渠的进度,这些事情其实都不需要镇长亲自做,甚至都不需要镇长在旁插手。我们的官僚班子已经有些臃肿,包括地方县镇也都显得有些太多了,必须进行裁撤。”
说着,递上一份详细的文书报告。
聂宇翻了几页,很快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这就要说到汉军的地方行政区划了,因为汉军的治下地盘,除了“里长-县令”的二级行政区划外,还多出了居于中间一级的镇长班子。
聂宇的本意是为了加强基层的集权,让皇权不下乡的现象在自己的地盘里根除,同时也能削弱乡绅对地方的影响力。
可想法很好,实际一搞下来,发现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初期汉军大搞分田和释奴的时候,所有新增的镇长官吏全都为此忙的脚不沾地,甚至一度出现了基层官吏不够用。
大将军府的官员还为此发愁过,想了一堆招揽人才的办法。
可分田忙归忙,又不是天天都要分,田产总归是有分完的时候。
汉军已经起兵超过一年,最早纳入统治的几个州府,土地早就已经分完,新占的长沙、常德、衡州、桂阳也都分的差不多,只有辰州刚刚拿下,还没开始分田,连基层官吏都还没完全到位。
田分完了,作为增设班子的镇长官,还有许多分田官,瞬间没事可干了。
因为乡村也有村长,还有一应的下级吏员,再加上汉军除了镇长、分田官,还同步搞了乡党农工会。
这都是聂宇参照太平天国,以及某红色政权的农村政策,合并搞出来的一套半行政系统,不需要消耗官府的钱粮。
乡党农工会,本质都是乡民自己选出来,为了解决乡民自己的矛盾纠纷,所以不需要汉军的官府负担财政。
这看着似乎是好事,也确实是好事,还能帮着汉军强化对基层的控制力。
可问题是,他们配合村长,搞定了村子的治理疑难,那上面的镇长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