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88章 汉王(2 / 2)

得民心者得天下,称王不见得能得人心,但会让天下士绅读书人天然有所顾忌敬畏。

汉军的基本盘不在士绅,可不代表士绅的力量就不需要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三天以后。

汉军正式在荆州府宣告天下,反清复汉大将军聂宇,准备登基称王了。

王号经过汉军众人的集思广益,最终给出了五个选项,分别为鄂王、楚王、汉王、明王、天王。

鄂王,顾名思义带有很强的地域主义,很明显是部分官员在迎合聂宇的籍贯在荆州,甚至这些官员也有许多都同为荆州籍。

楚王,稍微好些,同样也有很强的地域主义,但好歹王号贵重,可以囊括湖广大地,又是战国传承来的王号,也能镇得住场子。

汉王,迎合汉军的王号,同样也是寓意汉军是在反清复汉,而非是为了一家一姓的天下霸业。

明王,纯粹是有官员想要蹭一-波反清复明的大义名分,觉得前明在天下依旧很有政治市场,就连白莲教的教义里也还不忘有大明的旗号。

天王,这个王号听着有些草根,但细细斟酌下来,反而是几个王号里最贵重的。

天王,天子者也。

聂宇仔细看过之后,最终确定了汉王作为王号,应该说这个王号本身也是底下部分官员,得到了他的暗示以后才报上来的王号。

聂宇知道自己现在称王,未来也免不了要当皇帝,但他不想真的只做一个封建皇帝。

四十年后就是鸦片战争,之后便是千古未有之大变局,华夏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

聂宇不想再造就一个极度强势的皇朝,实际上如果他未来参与到了世界争霸,打下的殖民地越多,那他的皇权就会越强势,这没办法避免,但也总得给后人留点什么东西。

刘骏等众官不晓得聂宇的心思,当下也没有反对,乖乖遵令,将王号正式确定为了汉王。

正好连军队建制都不用怎么改,还能体现汉军是在反清复汉,是为了天下百姓在举事起义。

聂宇的称王没搞什么隆重大典,因为实在财政紧张,度支司拿不出多少钱去大兴土木。

再加上聂宇的强烈要求,只是称王而已,没必要弄得比当皇帝还气派。所以只是简单改了王号,把大将军府略微重修一番,牌匾也换成了全新的汉王府匾。

称王当天。

各司官员前往汉王府朝拜汉王,聂宇也换上了崭新的一套汉王衮服。

“大王千岁!”

众官齐声呼喝朝拜。

聂宇抬手:“众卿免礼!”

“谢大王!”

众官再拜,接着起身。

这朝拜下跪是必要的礼仪,除了这次的朝拜下跪,还有一些庄重严肃的场合。其余日常只要简单躬身行礼就行,汉军也不兴满清那套动不动就下跪。

称王结束,下一步就是正式建制了。

原来的汉军各司框架已经搭建起来,现在无非就是进一步正规化。

秘书阁没有变化,连名字都没换,依旧还是作为直属汉王的顾问机构,只能针对军政大事建言献策。

吏铨司改组为吏部,吏铨司执掌吕志宏擢升为吏部尚书。

度支司改组为户部,林文昌擢升为户部尚书。

汉军司改组为兵部,王若愚为兵部尚书。

汉军司原下辖陆师府拆分,改组为陆师大都督府,水师府改组为水师大都督府,直属汉王管辖。

工商司改组为工部,姚宏毅为工部尚书。

刑法司改组为刑部,刑法司执掌戴毅为刑部尚书。

礼学司为礼部,顾景为礼部尚书。

邮传司改为邮传部,内也设尚书官一人。

都察司改为都察院,正式确立监察官吏贪赃不法之权。

民政衙改动最大,之前就被私下称为小内阁,现在也正式擢升改组为内阁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