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二百八十八章 自作自受(1 / 2)

“1、2、3……起……”

用两根长木头做的电线杆子被立了起来,上面挂着李天明刚从海城弄来的电视信号接收天线。

上一世,家里买第一台电视机,已经是80年代末了。

那个时候,李天明第一次进城,还只是个在工地搬砖和泥的小工,辛苦了好几个月,赚到的第一笔钱就买了一台电视机。

原因是,闺女去邻居家看电视,被他们家的孩子给嫌弃了。

李天明哪能让闺女受这个委屈,尽管家里当时的日子艰难,还是咬牙买了一台电视机。

不过话说,80年代末的电视机,价格反倒比现在要亲民得多。

垂下来的线从窗框边掏了个眼伸到屋里,接在电视上。

“晓雨,打开看看!”

屋里的宋晓雨闻言,将电视机打开,这下图像明显要清楚多了。

放在家里当了这么多天的摆设,总算是派上了用场。

“转转,再转转,好,别动了!”

听到宋晓雨的话,在院子里守着的一帮人,纷纷冲进了屋里。

李天明家里买了电视机的事,早就随着小五的四处炫耀,传遍了全村,几乎没有不知道的。

这两年虽说钢铁厂的放映员时不时的就会来村里放电影,图像也清楚得多,可电视机毕竟是个稀罕物。

小小的一个盒子,居然能装得下这么多人,谁瞧见了不觉得新鲜。

电视上,正在播放的是伟大领袖视察首都周边农业生产的纪录片,当伟大领袖出现在屏幕上的时候,屋里顿时响起了一阵掌声。

“这可真是可好东西啊!天明,往后啥时候要是想教员了,是不是随时都能在这个……电视机上见到?”

三老太爷坐在最前面中间的位置,看到伟大领袖的那一刻,老爷子激动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那也得看电视台咋安排?”

“啥?电视台又是干啥的?凭啥能安排教员?”

呃……

这问题问得都到头了,李天明也不知道该咋解释。

“三老太爷,电视台就是安排节目的,每天播啥,都是电视台订计划!”

正抱着孩子的宋晓雨笑着解释道。

“哦!就跟戏折子一样,每天台上唱啥,都得看戏折子咋安排。”

三老太爷当年也是走南闯北的,去过大城市,进过戏园子。

这个比喻倒是通俗易懂。

“还得是城里娃,懂的就是多!”

嘿!

我这最有出息的大重孙子就此失宠了呗!

自从院子里竖起电线杆子,每天晚上村里人便成群结队地来李天明家里看电视。

一开始还好,可时间长了,家里人也受不了。

特别是振华还小,天这么冷,一到晚上进进出出那么多人,休息不好不说,还容易着凉感冒。

最后还是李学庆发了话,谁都不许去李天明家,想看电视,等天暖和了再说。

家里这才重新恢复了平静。

其实现在也没啥可看得,就那么几个节目,大部分都是时政新闻。

李天明上辈子熟悉的《上海滩》、《射雕英雄传》、《再向虎山行》什么的,还要等到很多年以后才会出现在内地。

而且,电视台每天开播的时间也很短,计划内的几个节目播完,信号立刻中断。

没过几天,李天明就失去了兴趣。

可这台电视机还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了乡亲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说到电视机,就不能不提李天明。

然后就是一通无上限的夸。

在别人听来,自然是怎么夸李天明都不为过,可是,传到有些人耳中,却是另外一种滋味了。

“鹃儿她爹,你是咋了?回来就见你耷拉着张脸,到底是谁惹你了?”

杜立德一言不发,端起酒杯一口闷下。

宋银枝见状,没敢再说话,男人憋着邪火呢,再多话,指不定朝着谁撒,赶紧抱着外孙女出去了。

“鹃儿,你爹他……”

杜鹃正烧着火,闷头也不言语。

一旁的杜巧嗤笑一声,让杜鹃的脸色更难看了几分。

“你们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