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暄真捏着胡子,一脸凝重看向宣武帝,思虑片刻道:“皇上,可容老朽再看看?”
“请。”
宣武帝也利落,让人将卷子送上前,段暄真接过细细又看了一遍,这卷子都看过几道了,他这也是为难拖延点时间,好思虑周全些吧。
认真看完一遍之后,段暄真将卷子奉上,“皇上,老朽浅见,徐云庭与白晓生,这二位学子的文章,从内容来说,不相上下,都是难得一见的佳作,字也都是极好的,若是硬要分个高下,老朽选白晓生,文章内容、字之外,他文笔的连贯性和深度略胜一些。”
段暄真客观事实的评价,的确很难评比,但总要有个高下,认真比较之后,他觉得,徐云庭有些地方确实略逊色一些,不过已经很不错了。
“这么说来,先生觉得,白晓生为会元更合适?”
“回皇上,老朽浅见,这两位学子的卷子在众多卷中上佳,而白晓生最优。”
宣武帝盯着段暄真望了一会儿没做声,气氛瞬间有些不寻常。
“诸位爱卿的意见呢?你们可都是饱学之士,可有别的意见?”
宣武帝终于开口,总算不再盯着段暄真了。
被问到头上,总得回应一二,就像段老说的,这两个学子的卷子公认最佳,没毛病,若说的话,两人不分伯仲,谁是会元都没问题,所以也都跟着附和起来,反正也是段老先提的。
听着这一声声附和,宣武帝眉头直皱,虽说这些试卷里,的确是这两个最佳,可他们就不能有点自己的主张?
人云亦云……
宣武帝的心情有些不好了,最后还是大笔一挥,会试头名,白晓生,第二名,徐云庭……
名次一出来,立刻送出宫,考生不管是不是京都城的,都会在京都城等着,一个时辰后殿试。
时间还是有点紧张的。
殿试就在太和殿,等待期间,宣武帝让他们一起等待殿试,考题早已拟定好,封卷之后一直没有拆开,殿试由宣武帝亲自主持。
“白晓生?”
一般这头名总是最扎眼的,殷翎听着这陌生的名字眉头一皱,不在掌控便意味着麻烦。
“是,这是该考生大概的情况,具体还需详查。”
喜报才送出去,琼枝就收集了白晓生最基本的资料了,当然,这才考生档册里基本都有。
殷翎接过摊开一看,“云川人士?离京都够远的,没想到那偏僻之地竟出了个这么会读书的,祖上也没有当过官的,家境该是一般…寒门子弟,倒也好拿捏,只是寒门学子,都别扭的很,回头让仲义去接触一下,之前他接触的那些学子里好像没有他,要尽快,皇兄爱才,若是能收归己用,到时候再好好提拔…”
马上殿试,殿试完,春试也就结束了,立储的事也该有定论了。
殷翎撑着头,思绪万千。
“对了,后面几名都是谁,可有接触过?”
说到这儿,琼枝脸色有些僵,“殿下,第二名是……夙王妃的大哥。”
虽说可能可郡主没任何关系,只是名义上的大哥,但此人肯定是不好拉拢的,也就是夙王的人…
“哦?那个徐国栋竟能生出个出息的儿子来…”
殷翎也有一点意外,说到这儿,她便不由自主想起昭娇,“琼枝,本宫心里总不太踏实,长离很是在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