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363章 布局正在生效(1 / 2)

黄得功手握十万大军且军事指挥能力突出。

有人劝沈战找个理由架空黄得功,或是直接灭杀也行。

沈战没有采纳这种极端的建议。

崇祯皇帝因自卑和嫉妒杀害了大量优质武将。

这样做带来的负面效果就是明军在各条战线节节败退。

沈战是懂得优秀武将价值的。

因此像黄得功这种一流武将沈战绝不会随意浪费掉。

让黄得功领兵三万去偷袭日本沿海的三个县。

等他回来的时候就让去山东当总督。

总督的权力极大,说白了就是在地方上军政一把抓。

黄得功心知肚明。

沈战这是以一种委婉的方式让他放弃在南直隶的权力。

黄得功带着自己的兵去山东。

然后协助东北战区司令吴三桂对日本、朝鲜和沙俄作战。

沈战安排自己的心腹去接管南直隶的军政大权。

这样一来黄得功到了新的位置上发光发热。

朝廷也丝滑地掌控了南直隶这个敏感地带。

这样的结果可谓是皆大欢喜。

至此,大明最后一个不稳定因素也被沈战的大度给化解了。

开明朝元年,正月十五之后。

大明朝的发展开始进入快车道。

正月十六,东北省盛京城。

东北战区司令兼东北省总督吴三桂接到了户部发给他的官方文书。

【四千万斤棉花已在运往东北省途中!】

【望总督大人安排好沿途接收和护卫事宜!】

“哐当!”吴三桂看过文书后腾地站了起来,桌子上的水杯直接被打翻。

四千万斤棉花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东北省两百万人口平均每人能分配到二十斤棉花。

东北苦寒,棉花这种战略资源对东北来说太重要了。

“哈哈哈,老子能干很多事情啦!”吴三桂仰天长啸。

水泥厂有了,钢铁厂有了,煤矿也有了。

火器局的产能也上去了。

现在棉花这种战略物资都一步到位了。

吴三桂知道从这一刻起已经没人能阻止东北省的腾飞了。

陕西总兵张士仪以私人名义跟叶尔羌汗国做生意。

十万日本女奴作价三百万两白银卖给了叶尔羌汗国。

这笔钱叶尔羌汗国需要用三亿斤棉花来支付。

叶尔羌大汗阿不杜拉还送给张士仪两千万斤棉花作为回礼。

也就是说叶尔羌汗国首批需要支付给张士仪的棉花数量是3.2亿斤。

阿不杜拉手里没有如此多的存货。

他只能尽快组织大规模种植。

然后于明年完成支付。

为了跟张士仪交朋友。

阿不杜拉将手中的四千万斤存货全都给了张士仪。

张士仪是朝廷的代言人。

他要棉花毛用没有,棉花这桩生意他肯定是不敢碰的。

东西交到户部后方岳贡第一时间询问了沈战的意见。

“全部送往东北省,让吴三桂自行处理!”

随着沈战的一声令下。

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户部车队沿着水泥官道赶往东北省。

收到朝廷的文书后吴三桂第一时间给沈战写了一封信。

【东北省今春预计播种高产作物一千万亩!】

【鞍山钢铁厂年末产量预计达到两百万斤!】

【锦州火器局预计年产燧发枪两万支,各式大炮一百门!】

吴三桂说了这么多只想告诉沈战一件事。

我老吴正在拼命开发东北省的潜力。

东北省的民生在飞速发展,军备建设也一刻不停歇。

陛下啊,只要您再给俺老吴两三年时间。

俺老吴保证还给您一个不一样的东北。

漠南蒙古。

风城要塞建筑工地。

五六万大明工匠和日本奴隶争分夺秒地搞着基建。

高文采每日上下午要各去工地一次。

工地上的各种细节都装在高文采的心里。

沈战当了皇帝,高文采没机会回京庆贺。

因此高文采只能写信一封汇报一下风城要塞的建设进度。

把沈战布置的任务干好了也算是对沈战最好的回报吧。

【草原环境变幻莫测,时风大,时温度骤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