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征日本朝廷获得的大量黄金和白银,王伦是打算继续当做洪武交子的钞本,从而继续发行纸币的。
许贯忠话里的意思,其实就是想要从宝泉司那里将交子的发行权拿回到户部,宝泉司属于皇室直属机构,也就是交子的发行量有多少,是王伦这个皇帝说了算。
这就算是皇权与相权的互相拉扯了,王伦自然不可能答应,作为开国皇帝,王伦的声望高,他说什么就是什么,无人敢反对,但他的后代子孙呢?能够有这么高的威望,或者足够的手段与文官集团对抗么?
所以王伦需要给后代们留下足够的权力,纸币发行权就是其中之一。
看向了主管度支司的蒋敬,王伦笑着说:“倭银暂不宜动,发兵波斯,可以试着发行国债,蒋敬你来说与众卿听!”
其实国债这东西在华夏并不陌生,因为前宋就有一种类似于国债的事物,那就是度牒。
南北朝时由于常年战乱,佛教大为流行,中原王朝便开始将僧侣度牒纳入朝廷管控,发展到了唐宋,在前宋中期以后,度牒与僧侣就完全脱钩了。
前宋每年都会发行不定量的、不记名的度牒,民间购买者有价购买后,就可以免去部分杂税和徭役,就变为一种免税的凭证,相当于朝廷以未来财税收入的减少,来作为当下融资的交换条件。
前宋的度牒虽然不一定总是有明确的使用期限,但朝廷一般三到五年就会作废一批,然后新发行一批,而且名目众多,由于发行广泛,甚至可以当作货币直接购买商品。
故而度牒就多数掌握在了天下各大寺庙的和尚手中,开封府的大相国寺发行高利贷,基本就是以度牒的方式进行的。
王伦上台后限制佛教,严禁僧侣从事高利贷业务,直接将前宋的度牒制度给作废了,现在他准备将度牒以国债或者说国库券的方式重新推广起来。
前宋的文人士族们耻谈利,官方的理财理论和政策搞得一塌糊涂,然而并不是他们不懂理财,汉武帝时的桑弘羊、唐德宗时的杨炎这些理财家们的手段,他们是相当清楚的。
但是为国家敛财和为自已敛财那可是两码事,结果就是前宋的和尚群体们,甚至比朝廷许多官员都更加清楚经济的各种市场行为。
就好比户部主持推行的银行系统皇家钱庄,收纳民间余钱为存款并支付利息,在前宋就已经出现了。诸如大相国寺这样的天下有名的大寺庙,差不多都有长生库,属于完完全全的私人银行。
王伦上台后,朝廷最大的变化,就是官员们敢于谈利了,没人敢再用“朝廷与民争利”为大义,妄图将本该属于朝廷的权力下放到民间,因为王伦可不是那么好忽悠的皇帝。
蒋敬以前宋度牒为例,将本朝国债事务讲解了一番后,这件事大致上就通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