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坚到底有什么理由,可以正大光明的改河道呢
很简单,秦始皇陵。
古代的人,是知道秦始皇陵在哪的,当然,仅限于高层人士,盗墓的和平民都不知道。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明确记载了秦始皇陵位于骊山脚下,叫做:葬始皇郦山。
北魏郦道元言: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骊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
朝堂的大佬们,甚至都知道秦始皇陵就在骊山北麓,新丰县往北五公里的地方。
但是这座陵,没人敢动。
虽然历史上记载,项羽、赤眉军、黄巢、石虎、温韬、民国刘镇华都有尝试盗秦陵,但是后世的学者们在开发秦始皇陵之后,发现并没有任何被盗痕迹,可见嬴政的这座阴宅,在整个历史上,实际上是被各个皇帝所守护的。
原因嘛,人家是祖龙,是始皇帝,没有哪个皇帝,会去挖他的坟,那是断了华夏龙脉的根,动他的陵,那么就代表你得位不正,你的政权不受传承。
所以从刘邦开始,秦始皇陵就一直留有守墓人,历朝历代皆是如此。
人家的传国玉玺是华夏皇权正统的体现,那么他本人,自然更是了。
秦始皇陵和新丰县在一块,都是位于渭水以南,骊山以北,从这里挖运河,完全符合地理形势,隋朝的广通渠就是这么挖的,韦坚也是在广通渠的基础上开挖。
但如果你要绕过新丰县,那工程量可就大了,骊山你绕不过去吧哪个工匠也不会脑袋被驴踢了,从骊山里面开挖河道,那么只能往北绕。
而韦坚的打算,是干脆接入渭水,再从渭水出来,等于是将秦始皇陵和新丰县,都挡在河道以南,对外可以宣称,担心开挖新渠破坏秦陵风水,那么这样一来,新丰县就废了。
准确点说,水、陆两条运输线,水路运输被废掉了,而眼下洛阳进关中的货物,大多是走水路,基本上等于废了八成。
虽然被李琩窥破,但是并不影响韦坚会选择改道。
夺不回新丰仓,这道我就必须改。
大人物的想法,往往就是这么直接与石破天惊。
李琩返回县衙后,与杜鸿渐聊起这些的时候,杜鸿渐只是感叹韦坚老谋深算,却并没有觉得韦坚此举太过离谱。
是的,在政治斗争面前,其它的事情都要让路,即使关乎百姓生计。
“他要是这么一改,新丰仓就必须搬迁,仓房必须紧邻河道,否则便没有了作用,”幕僚严希庄道:
“就连驿站都得搬,中原入京已经习惯了走水路,舒适省力,唉韦坚确实是一个难缠的对手,这样的计策都能想的出来。”
李琩听着几人之间的议论,深觉自己的思想与现世的人们还是有区别的,他的第一想法,是耗费人力物力,消耗国帑,破坏民生经济,但别人只是觉得,韦坚出招高明。
是啊,又有多少人会考虑民生呢当下连皇帝都不怎么在乎了。
但是李林甫在乎,这么大的仓和驿站废掉,搬迁别处,现成的广通渠不用,往北改道,在李林甫看来,这就是脱了裤子放屁。
韦坚认为他能改道,还得看李林甫答应不答应。
李琩已经第一时间写信告知李林甫,请他务必拦住韦坚,这样的事情,韦坚不可能不跟中书门下商讨,因为新丰县太过重要了,这是咽喉要道。
而他继续留下来,准备再呆个三五天,将杜鸿渐安顿好了之后,再回京
韦坚是个聪明人,他知道李林甫不会同意,所以他是直接面圣,请圣人下的旨意。
如果是开元时期的李隆基,这样的工程他不会同意,难道他看不出来这是多此一举,画蛇添足吗
但是,现在的他,只在乎自己的权力地位会不会受到威胁,威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人,一个是他所崇奉的玄学,人嘛就是太子,玄学,就是秦始皇陵的风水不能被破坏。
杨坚的广通渠从这里过,二世而亡,或许真的是坏了祖脉龙根,那么他自然不希望大唐国祚也受到影响。
所以他很痛快的就批准了。
“你还别说,这么看,广通渠确实如同一条妖蟒,从始皇陵穿插而过,蟒借龙气,这是要飞升啊,”
李隆基在兴庆宫,望着地上铺展开来的关中地图,仔仔细细观摩几遍之后,越发觉得广通渠不对劲了。
五大巨宦之一的黎敬仁,也是个神神叨叨的货,闻言指着地图上渭水的位置,道:
“渭水为龙,运渠为蟒,一南一北,一龙一蟒,这是隔着始皇陵在交锋啊,韦坚的法子,等于是破了妖蟒的化龙之路,刚好断在它的七寸,引入渭水便是龙吞蟒,这是极为高明的决策,渭水是关中水脉所在,不容漏泄,老奴以为,韦坚改道运河,乃国祚大事。”
一听到这话,高力士就知道,黎敬仁一定是被韦坚收买了。
因为这个人,平时从来不会帮谁说话,只会顺着圣人,而今天的这番话,虽然也是在逢迎圣人的心意,却将韦坚夸的太过火了。
高力士无声无息的递给了吴怀实一个眼神,后者顿时会意,这是要让他下去查查,黎敬仁最近与什么人有来往。
五大巨宦实力排名:高力士,黎敬仁,吴怀实、林招隐、尹凤祥,这里面,高吴是一党,剩下的各为一党,虽然都尊高力士为老大,但是大家心里都清楚,他们三个的存在,就是为了避免高力士一人独大。
朝堂需要平衡,宦官也需要,因为权宦和权臣的危害,是一样大的。
“李林甫怎么说”冯神威刚刚从偃月堂回来,进入大殿之后,高力士第一时间问道。
李隆基此刻也抬起头来,看向对方,在他看来,李林甫应该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会支持韦坚将运河改道。
但是冯神威可不是这么说的。
“右相认为,广通渠不能改,会影响我大唐国运,”冯神威禀报道:
“北有渭水,南有骊山,这是依山傍水的形胜之地,又有祖龙陵宫坐镇,不可能有妖物,若有妖,我大唐之盛世从何而来广通渠北引渭水,东入黄河,主脉相通,水运绝不会乱,右相认为,若是按照韦坚的法子,等于是加了两条引水之路,这是抽血渭水,坏我关中水运的恶举,绝不可放任为之。”
“嘶”他好像说的也有道理,李隆基有些犹豫了。
到底是改好,还是不改好呢
那么这个时候,高力士的巨大作用便凸显出来了。
以前韦坚只巴结他一个人,现在竟然敢找上黎敬仁,你这是左右逢源,两头下注啊。
韦坚也是没办法,他难道不知道高力士在宫里的地位的吗但是高力士是韦妮儿的义父,在太子与李琩之间的立场非常模糊,是个不稳定因素,而韦坚又需要宫里有人能帮他说话,所以才找上了黎敬仁。
只是他没有想到,自己做的已经足够隐秘了,但还是被高力士轻易窥破。
只听高力士笑道:
“衰而改之,则为变通,那么我大唐当下,衰弱否既然强盛至此,为什么要改呢难当我大唐如今的国运不够昌盛既然龙气正兴,何等妖物能兴风作浪呢”
吴怀实也跟着点头道:“无事乱改,万一改出事来呢”
李隆基越来越犹豫了,他现在的日常生活,要么乐舞,要么修行,要么玩耍,正事是一件不干,当手中的权力处在一种交付出去游离状态的时候,他就特别在乎来自其它方面的因素影响到皇权稳固。
古人是迷信的,或者说,是他们对于超自然存在的崇拜和信仰。
即使在后世,人们往往在谈论起这类事物的时候,也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或是信则有,不信则无。
“让太常、宗正、鸿胪都参与进来,好好的议一议,到底是改还是不改,朕等李林甫的回话,”李隆基朝着冯神威道:
“听听陈希烈怎么说,对了,还有那个李泌,让他也去。”
冯神威喏了一声,悄悄退了出去。
陈希烈目前为止,应该是大唐玄学魁首,而李泌虽然资格浅,但是他那套独特的理论,当年也是颇受李隆基欣赏。
百家争鸣嘛,要深挖细究,探索道学的所有奥义,凡是能在玄学一道有独特见解的,在李隆基这里,都属于人才。
那么这件事,便又回到了李林甫的手中。
偃月堂一半是他的人,这是要输了,他可以找个地缝钻进去了。
“对了,朕刚才忘记问了,十八郎去新丰干什么去了”李隆基突然拍额道。
高力士哈哈一笑,在旁道:
“圣人早已心知肚明,老奴也是刚刚才想到,韦坚突然在这个节骨眼上奏请改道,恐怕与隋王去新丰,干系极大,多半是两人之间的见招拆招,水路改道,恐是韦坚临时起意,那么借口自然也是现编的。”
李隆基冷笑一声,看向吴怀实:
“你去问问,到底发生了什么”
古代的仓库,有一个相当彪悍的规定,那就是某些日子不开仓。
实际上,各行各业都有某些特别的规定,即使到了后世,结婚也得算日子,生孩子还得看五行,入土都得算时辰。
在大唐,一年当中几乎有五分之一的时间,仓库不能打开。
掌管仓储神仙的生辰,你不能开,最离谱的是,月圆之夜不能开。
其实李琩知道这个规矩后,是完全能够想明白原因的,因为大唐在初一和十五两天,是有祭拜活动的,比如点烛、燃香、烧纸等等,这样的活动容易失火。
而初一呢,是新月,也叫朔日,受太阳折射影响,这天的月亮看不到。
十五这天,主要是祭奠活动,多发生在晚上,所以就成了绝对不会开仓的日子,十六月亮也圆,但是就不讲究了,可见古人也很聪明,其实他们知道问题出在哪。
古代的仓库跟后世的可不一样,因为各类仓储条件不达标,有露天仓,还有四面通风的仓,一旦遇到火星子,灭火条件又差,非常容易造成极大的损失,所以仓房的规矩非常多。
眼下的月亮倒也不圆,因为月底了,但是呢,是二十四。
“二十四,不开仓,开了仓,闹饥荒,”这是连大唐老百姓也会背的俗语。
至于为什么,鬼才知道为什么,反正没有个合理的解释。
所以,只能等到二十五,李琩才能在晚上偷摸摸去瞧一瞧他的那批军械。
他这次出来,带着薛和霑还有他的几个幕僚,都是他最信任的那几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