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三百五十二章 入京述职(2 / 2)

所以李林甫当下的目光,都放在了范阳上面。

首先,他批准的那份裴宽奏报援助李齐物的奏疏,在李隆基那边被全盘否认,而且基哥令李林甫斥问裴宽:谁给你的权利挪用国赋

李隆基不想自己去骂人,而是交给了李林甫,这就是皇帝阴险的地方,因为这样一来,裴宽会记李林甫的仇,而不是皇帝。

接着,李林甫奏请平卢节度使安禄山,进京述职,基哥准了。

我们首先要知道,进京述职,要么是升官,要么是贬官,没有第三个选项。

而范阳这边,也有人要入京,范阳行军司马杨光,节度判官颜杲卿、密云太守张献诚、北平军使乌承恩等人,也要入朝奏事。

这一项变化,李适之察觉到不妙,于是特地邀请李琩今日在中书门下议事,而且是小型会议,参与的官员都是顶格大佬。

为什么要找李琩呢因为李适之知道李林甫这是在针对裴宽,而他必须保裴宽,那么李琩做为当年在背后支持裴宽赴任河北的重要人物,自然是第一个要争取的对象。

“御史台有人检举裴宽放纵下属,贪受贿赂,谋取私利,以至民甚怨愤,这都是借口,”刑部尚书崔翘道:

“说到底,右相还是冲着裴宽去的,范阳不能没有裴宽,隋王以为如何”

李琩搓了搓手掌,环顾众人一眼后,道:

“继续说。”

崔翘身子一仰,目光在其他人身上扫了一眼,表情还颇为欣慰。

为什么呢如果李琩直接说:你说的对,范阳就是不能没有裴宽,那么说明李琩是在敷衍他们,如果李琩说:范阳怎么就不能没有裴宽呢说明李琩也看裴宽不爽,那么就没法谈了。

而李琩最后给出的答案,正好是中立的,也就是说,还有的谈。

其实他们几个在此之前,已经提前讨论过,当时卢奂的意思是,隋王是个顾全大局的,虽然与李林甫有勾结,但本质上跟李林甫不是一类人,因为他们的地位不一样,李林甫是想着排除异己,独霸朝堂,而隋王另有所图。

至于这个另有所图是什么,大家心照不宣,就没有必要说出来了。

太府寺卿韩朝宗笑道:

“右相召范阳部将入朝,就是询问此事,御史台的状疏内,告的就是这几个人,按照惯例,应该是派巡察使去范阳调查,又或是圣人派内侍省前往问询,本不该是直接召入京师,隋王也是知道的,右相身边,眼下可是有几个能言善辩,滥用酷刑的酷吏,若是这些人入京之后,落到酷吏手上,只怕会搅起一场动乱。”

李琩点了点头:“确实不符合惯例,但也不是不能这么做,你们也不能因此就认为右相此举不妥。”

工部尚书韩择木道:

“今年至今,右相兴起的大狱,获罪者多达上百人,多出自罗、吉之手,世人皆言:罗吉之下皆冤魂,隋王应该听说过吧调查藩镇官员,若是交给刑部最为妥当,若是交给右相,只怕又多几条冤魂。”

门下省给事中张埱道:

“右相滥用司法,已经激起公愤,一个杨钊都敢打死副卿,再这么下去,我大唐之律法,岂不是成了右相之私刑这个时候,隋王需出面主持公道。”

李琩眼睛一斜,看向卢奂,道:“你是怎么看的”

卢奂道:“我只一个看法,裴宽不能受牵连。”

李琩噢了一声,低头沉默。

他今天说错一句话,势必将这些人全部得罪,因为杨钊的事情,李适之当下已经联合起了很多朝廷重臣,反李的旗帜已经举起来了。

但是裴宽继续留在范阳,已经不符合李林甫的利益了,也就不符合他的利益。

他现在,绝对不能丢了李林甫,因为将来若是得手之后,他要靠李林甫来清除所有的反对派,也只有李林甫会帮他这么干。

好人坏人怎么区分,对我好的人是好人,对我不利的就是坏人。

也许裴宽是很多人心中的好人,但是在他这里,不是了。

“那你们的意思呢,想让我怎么做”李琩道。

李适之终于开口了:“我们绝不为难隋王,我们也知道隋王的苦衷,只要你支持范阳官员由刑部审查,我们便算欠你一个人情。”

李琩心里顿时长松了一口气,我还以为你们要逼我干什么呢这么简单啊

没错,就这么简单,李适之他们又不是傻子,难道会妄想挑拨李琩跟李林甫翻脸吗他们知道,挑拨不了的,因为李林甫对李琩的作用,他们替代不了。

而李琩要干的事,他们也没胆子掺和,他们只是希望李琩不要对付裴宽,否则裴宽就真完蛋了。

现在没有一个人敢轻视李琩,因为人家都快将太子拉下来了,从太子妃和离开始,那些曾经认为圣人不会废太子的人,眼下也已经不再那么坚信了。

因为他们也觉得,我要是皇帝,这个太子我肯定会换,太窝囊了。

“好,这件事情上面,我认可你们的看法,裴宽还是不能被牵连的,”李琩道。

李适之等人对视一眼,皆是大感欣慰。

他们没有一个人会认为,李琩是在搪塞他们,或者欺骗他们,因为这种事情上面你言而无信,那你就是个纯纯的小人了,今后没有人再会相信你。

而李琩,自然也提出了一个微小的条件:

“别打杨钊主意了,你们再搞下去,华清宫就会来人了。”

李适之看了崔翘等人一眼后,道:

“年底之前,我可以保证没人再找他麻烦。”

李琩笑了笑,也不再讨价还价了,毕竟李适之不敢应承下来,因为他一旦答应不追究杨钊,那么眼下很多站在他这边的大臣,会鄙视他。

靠着杨钊这件事,好不容易集结起来的势力团伙,也将面临分崩瓦解。

“那就这样,国宝郎送送我吧,”李琩起身道。

卢奂哈哈一笑:“吾所愿也。”

这段时间以来,杨钊在皇城内挨了三顿揍,揍他的那三个人,一个被贬,一个被罚,一个外放,但是杨钊依然躺在秘书省。

李适之从李瑜和杨钊斗殴这件事上面获得了灵感,但是这件事李琩罚了,他就不能再罚了,于是他指使别人去找茬。

只要跟杨钊干起来,李适之就会下场亲自惩处,到时候可不会像李琩一样放水,保准将杨钊打残废,或者打死。

结果呢杨钊没上套,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生生挨了三顿毒打,以至于李适之最后只能是处罚他自己派出去的人。

伤敌八百,自损一千。

不过李琩知道,李适之还憋着后手呢,杨钊每一天都处在危险当中。

“杨钊,是有人离京之前托付给我的,你就算帮我的忙,阻一阻他们,至少年底之前,别出事了,”李琩与卢奂边走边说道。

卢奂呵呵道:“这种杂种,狗仗人势,现在要弄死他的人,多了去了,左相虽然担保不会动他,但是未必能管得住意外,你可别怪我。”

李琩无奈的点了点头:“本以为他在皇城挺安全的,没想到也是如此胆战心惊。”

就在五天前,一名左卫卫士,正好戍卫门下省,在同僚的撺掇下,直接提刀去了秘书省,扬言要剁下杨钊的脑袋。

左卫是李琩的,戍卫门下省,也是他安排的,他也没想到自己的人,都要剁了杨钊。

可见这小子是犯了众怒了。

而李琩呢,也不好处理,因为这是公愤,他如果严惩那名卫士,左卫的弟兄们会认为他不够护短,会影响到他在左卫的威望。

因为那个提刀的小子,被押回左卫后,帮他求情声援的可不少,这小子都快成了英雄了,李琩也只是给了他几棍子,算是略施惩戒。

别的卫所不行吗偏偏是自己的卫府闹出这么一件事出来,李琩对此也是颇为无奈。

这就是漏泄的坏处,卫士们如果不知情,怎么可能针对杨钊当然了,这也是李适之那帮人搞的鬼,故意大肆宣扬,搞得人尽皆知。

“你们对安禄山这件事怎么看”李琩问道。

卢奂冷笑道:

“还能怎么看哥奴还是玩的老一套,扶持番将,不过我们不会让他得逞的,大家又不是傻子,看不出他想以安禄山替代裴宽吗真若被哥奴得逞,我保证,安禄山不可能活着离开长安。”

李琩哈哈一笑,是的,顶级政斗,就是打明牌,胜负全在微操,李林甫那点心思,人家们早就看出来了。

安禄山如果死了,其实也不算坏事,河北由汉臣坐镇,总是好过番臣的。

“如果真的到了那个地步,我支持你们,”李琩道。

卢奂一愣,咧嘴一笑:

“我就知道没看错人,你终究还是以大局为重的。”

李琩呵呵一笑,你这不是废话吗如果我注定要接手一个烂摊子,那么我只能想办法,让它不要太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