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老捋着雪白的山羊胡说:“后边还有谁?你与陈相素无渊源,难道是琅琊那位小祖爷?令师钱端礼现在管着发会钞,也算是他的人。”
魏杞笑着摇摇头:“他们琅琊王家遇到这种事,从来都是不掺和,等到局势明朗后再表态。实话说了吧,晚辈是受多家所托,来见各位尊长的。”
他接着拿出一封信,躬身双手递给楼老。楼老看完了信,又递给客厅里其他几个老头。他们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都点点头,示意还是让楼老说。楼老清了清嗓子,接着说:
“韩诫在信里把你一通好夸,说江北的士人都很欣赏你。这么说你是代表他们全体了?”
魏杞赶紧站起做了个罗圈揖,然后说:“不敢。蒙韩公等尊长不弃,晚辈替他们跑个腿。”
楼老摇摇头:“韩诫他们最近积极闹着要北伐,江南百姓刚出了钱粮打退了金兵,哪还有余力供着北伐?”
魏杞微微一笑:“北伐是一回事,那个又是一回事。钱家和史家也都反对北伐,但也都赞成今上早日颐养天年。”
楼老和其他几个老头又互相看了看。他们人老成精,多年抱团共进退,居然可以只用眼神就可以交流,让人不能不服。
魏杞说的不错,史浩和钱端礼和他们背后的史家和钱家都是坚决反对北伐的,但他们都把宝押到一心北伐的太子身上。
其实这不矛盾。南北士族对北伐看法不一样,但有些利益是一致的。那个人坐在那个位置时间太长了,而且偏偏该他出力的时候,他却表现得昏庸无能。
太子虽然热衷于北伐,但对史浩言听计从,两人情同父子。而且太子年轻,没有班底。不但好拿捏,而且他登基后,大家都有升官的机会。
楼老捻着胡子,想了一会说:“有些事不是我们这些老头子说了算的。琅琊那边势力最大,他们那位小祖爷可是今上一手提拔起来的,还是干亲。
他手握重兵,粮饷充足,背后还有范家、陆家和唐家支持。他能真的不掺和?”
魏杞呵呵大笑:“既然如此。晚辈明白各位尊长的意思了。可以告诉大家一个消息,王相公现在要围杀刘萼,暂时不回来了。
虞相公前天就已经到了建康,今天在苏州,明天启程到临安。他与王相公现在情同手足。”
虞允文本来就代表虞姓南支,大家都知道他是坚决北伐的。他现在跟王有志是北伐的搭档,关系很好大家都知道。
王有志没回来,但虞允文回江南了。还不直接回临安,却先去了建康,又去苏州,显然是与吴郡四姓谈大事去了。看来是谈妥了。
楼老他们又互相看了看,然后都点点头。楼老站起来拱手说:“请魏小友转告史浩,我们几个老朽一直都对他十分推崇。我们两家的子弟,还请他日后多多提携。具体的事,你们年轻人自己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