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再一点反应都没有的话,只怕周亚夫会做的更狠。
当然了,周亚夫也看不惯皇帝的作为了,上书给刘启,请求辞去右丞相的职务。
君臣矛盾,在这一刻彻底爆发。
刘启当然也不惯着他,甚至还怕他反悔,都不搞三辞三让的流程了,直接就罢免了他的右丞相之职。
这一下,轮到群臣傻眼了。
周亚夫本来占据着右丞相之位,群臣看上的就是这个位置,可以利用周亚夫这个职位罩着,发展功臣集团的势力。
他们没想到,周亚夫会舍了丞相之职不要,就为了和刘启怄气到底。
群臣这才明白,周亚夫既不是皇帝的人,也不是功臣集团的人,他只是自己的人,一个有着自己骄傲的人。
可这份骄傲,本来就来自刘启,又怎么会是刘启的对手呢?
周亚夫现在没了权势,就依他以前做的那些事,怕是难以善了了。
以萧则为首的功臣集团,开始想办法和周亚夫切割,以达到保全功臣集团的目的。
这样一来,周亚夫彻底成为了一枚弃子,功臣集团嫌弃,开始和周亚夫切割;皇帝嫌弃,欲除之而后快。
周亚夫彻底沦为了孤家寡人。
———————————————
中元三年,刘启正式罢除了周亚夫的右丞相,任命御史大夫刘舍为新的右丞相。
这个刘舍乃是项家人的后代,刘邦时期为了感化项家人,因而给他们家赐了刘姓。
因为他是项家人,所以朝中并不受待见,只能选择站在刘启这边。
不用担心他倒戈,因而刘启对他有绝对地信任。
周亚夫交出权力后,对刘启已经没了莫大的威胁,刘启也就不急着对他动手了。
现在对汉朝廷来说,最大的威胁便是异族的匈奴。
没有哪个帝王能经受得住建功立业的诱惑,刘启自然也是,他想要在有生之年完成对匈奴的反击,因而一直在做准备。
从七国之乱平定后,刘启便下诏,给予地方上一定的经济支持,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建牧场、养战马,用以对抗匈奴。
有朝廷的支持,这项政令就实行得很快,仅两年的时间,整个大汉就开设了三十六家大型牧场,分散在边境各地。
为了建造和驻守这些马场,朝廷动用官员约10万人,初步估计饲养战马约30万匹,整个大汉养马业开始初具规模。
这匹战马都是配备了马鞍和马镫的,苏云在刘邦一朝提供的这些装备,大大减少了骑兵的训练开支,为朝廷省下来了不少钱。
为了防止马鞍和马镫被匈奴人学去,刘启开始全面限制对草原的盐铁贸易。
匈奴人冶铁的技术很不成熟,如果没有大量的精铁,这马镫和马鞍根本没法全面应用于军中。
这马镫和马鞍的装备,大大提升了大汉骑兵的战斗力,而且有大汉朝廷的干预,这马鞍和马镫也很难被匈奴人学去,对匈奴人骑兵战斗力的提升是微乎足道的。
有了这批战马,再训练一定规模的骑兵,大汉朝很快就会有和匈奴作战的资本了。
刘启亲自到边境上的马场巡视过,对这匹战马的状态非常满意。
刘琦已经能想象到大汉朝击败匈奴,一雪五十年耻辱的场面了。
……
三年后。
一辆马车缓缓驶出齐地,车上承载着大汉朝的一颗新星,将以新的姿态重新走入大汉的朝堂。
是的,正是苏云。
十年了,苏云离开大汉朝堂已经十年时间了,这十年发生了太多,太多……
……